对有些佛教徒而言,或许难忘曾经在生命困顿时,听闻到一句佛法心开意解;或在人生最茫然时,因佛法中究竟实相之理,指引了人生的方向,找到生命的的皈依处;或是在不经意间,被法像之美而感动,带领您走入佛法的殿堂!不管什么形式或机缘,初次的相遇,也许不经意欲另人难忘,因为在那一刻,自己的生命已经因这一因缘而改变!我在咋见《心经》经文(“心无挂碍,无挂碍故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。”)时,内心宛如重击。
回顾与佛相遇的历程
或许您早忘了在何时何地,第一次听闻到佛法?认识到佛教?可是细细地回顾自己的学佛历程,仍可以发现自己的生命,因对佛法的认识、体验、用心,而自己的身行一点一滴受到感化、转变中,步上一条自在、解脱的菩萨道上。
佛法难闻今已闻
人世间,数不尽多少众生都是在生老病死中与佛相遇!有如“千年暗室忽光明”般的另人震懾。也有人,欲是与佛法擦肩而过,或是驚鸿一瞥!但这一瞥,欲如种子般的在人的内心潜藏着,随着生命的前进,常常能在生命需要寻找出口时,这一颗种子即开始发芽、成长。然而尽管在这咨讯发达、传播网络密集的时代中,还是有着“佛法难闻”的遗憾,环顾周遭亲友,有多少人仍尚未听闻到佛法。事实上,有趣的是,我们看见有人即使已与佛法相遇,欲是不相识,就如佛陀在眼前,欲视而不见,只能以“因缘不足”来看待吧!
让佛法注入生命中
印顺法师在《成佛之道》中提到听闻佛法时,如果抱着三种不同的心态,即使有因缘听闻佛法,也是徒然无用的!其中有一精彩譬喻:若将佛法譬喻为雨水,听法之人如碗或杯子,倒覆在空地上,雨水是无法流入碗中;以此说明如果态度不注意、不专心,即使听了也等于没听。第二种是由于在碗中原先就已装有脏物或毒素,即使能装入雨水也不能用;以此形容虽然专心听,可是因心里有成见,听了反而会生起对佛法的怀疑。第三中则是碗已有了裂缝,即使清净无毒,也漏得一无所有;以此譬喻心中虽没有成见疑惑,可内心散乱,事物繁忙,听过后忘的一干二净。(也可以譬喻不持戒律有漏功德。)
我们身处在这脚步快速、生活繁忙的时代中,我们永远无法度量佛陀在数千年前所说的哪些经典语录,会在什么时候进入那些人的生命里。“佛以一音说法,众生随类各得解。”佛说的同一句话,每个听者会因为各自的根基、理解层次的不同而各自有不同的体会。然而,更重要的是,与佛相遇之后,放下过去,建立起佛法的思维,并在生活中体证佛所说之法。或是,随着学佛日久,虽然晓得佛法的美妙,欲有使不上力的感觉,不防,回首自己与佛相遇的因缘,是怎样让自己感动,回到处发心,再为学佛注入动力。
版权所有:法华经原文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