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安石《桂枝香·金陵怀古》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
桂枝香•金陵怀古
王安石
登临送目,正故国晚秋,天气初肃。千里澄江似练,翠峰如簇。征帆去棹残阳里,背西风、酒旗斜矗。彩舟云淡,星河鹭起,画图难足。
念往昔,繁华竞逐。叹门外楼头,悲恨相续。千古凭高对此,漫嗟荣辱。六朝旧事随流水,但寒烟衰草凝绿。至今商女,时时犹唱,《后庭》遗曲。
注: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、出知江宁府之时。②门外楼头:指南朝陈亡国惨剧。语出杜牧《台城曲》:“门外韩擒虎,楼头张丽华。”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,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(南门)外,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,演唱《玉树后庭花》。
“星河鹭起,画图难足”:长江白鹭飞起,再美的画也画不出。
相关试题及答案
⑴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“至今商女,时时犹唱,《后庭》遗曲”的深刻含义。
⑵综合分析《桂枝香•金陵怀古》《念奴娇•赤壁怀古》《永遇乐•京口北固亭怀古》三首怀古词作,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。 (不超过100字)
3、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“千里澄江似练,翠峰如簇”句中的景色。(2分)
4、词的上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?(2分)
5、作者在诗的末两句写到“至今商女,时时犹唱,《后庭》遗曲” 有何用意?(2分)
阅读答案
⑴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,仍不思进取,安于现状,仍在粉饰太平,寻欢作乐。
⑵①怀古实为伤今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③上阕多为写景起兴,下阕多为抒情议论④多用典,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。
3、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链,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。
4、“似”“如”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,“彩舟”、“星河”,色彩对比鲜明;“云淡”、“鹭起”,动静相生。全片由远而近,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。
5、作者借用杜牧《泊秦淮》中的“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”的诗意,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。这结尾的三句借古讽今,寓意深刻。
二:
【注】谩嗟:空叹。
(1)“登临送目,正故国晚秋,天气初肃”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?(3分)
(2)“千里澄江似练,翠峰如簇。征帆去棹斜阳里,背西风,酒旗斜矗”实写登临所见,请简要说明在写法上有何特点?(3分)
(3)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,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?(4分)
参考答案:
(1)①“登临送目”领起上片写景{②“故国”点题(或“扣题”),为下片的怀古伏笔;⑧“晚秋”点明登临季节,“天气初肃”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。(3分,一点1分)
(2)①运用了比喻、拟人(“如簇”是好似争相聚集在一起之意,应属拟人手法)、借代等修辞手法;②远近结合(或“由远而近”);③动静结合(或“静中有动”);④注意描画景物的色彩。(3分,答出一点得1分,得满3分为止。)
(3)①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: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(千古以来,人们登高凭吊,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;商女至今犹唱《后庭》遗曲);③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。(4分,一点2分,得满4分为止。)
三:
1、“登临送目,正故国晚秋,天气初肃”给了我们哪些信息?
答:地点—故国,季节—晚秋,气候—初肃。“登临送目”领起上片内容。
2、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?请用口语把其中的景象表述一番。用了什么写作手法?
答:作者看到了澄澈的长江、苍翠的山峰、来来往往的船只、残阳、斜插着的酒旗、彩舟、白鹭。登上金陵城头,远远望去,六朝故都正值深秋,天高气爽。千里长江水色澄澈,远远望去,像一匹展开的白绢,碧绿的山峰像箭镞一样挺拔。残阳夕照中,江中船只来来往往;江岸边酒肆的酒帘背负秋风斜插着。淡云蓝天之下,画船游动,洲上白鹭纷纷起舞,仿佛在银河上飞翔,这美丽的景致,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。作者用了动静结合和用典的写作手法。
3、作者看到这些景象,想到了什么?
答:作者想到了从前六朝统治者竞逐繁华的生活,“念”字将作者的思绪从现在拉到了过去,从写景转到了议论和抒情。
4、往昔六朝统治者竞逐繁华,作者举了个例子,举的什么例子?统治者的奢靡生活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后果?
答:作者举了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例子,他们的奢靡生活,使得国家灭亡,而且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继续着。
5、后人以之为借鉴了没有呢?
答:没有,“千古凭高对此,漫嗟荣辱”,千百年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,他们只是徒然叹息荣辱兴废,但没有站到应有的高度去反思,没有想到从中吸取历史教训。而且现实中“至今商女,时时犹唱,《后庭》遗曲”,“至今”和“时时”两个词说明了到现在为止,这种竞逐繁华的生活依然没有改变,统治者仍旧沉浸在表面的歌舞升平中而不去警惕繁华背后的危机(教师点拨,从这里看得出来,王安石没有像其他文人登临怀古一样,只是客观地慨叹兴亡,而是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,用政治家的锐利眼光,总结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教训,直斥现实朝政的积弊,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政见。吸取历史的教训,避免重蹈覆辙。这不是一般文人的见解,而是政治家的见解。这也说明了这首词立意高远)。
四
1.王安石,号 。(1分)
2.对本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(3分)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( )
A.“千里澄江似练”的“练”字,勾画出千里江面似匹白绢,波光闪亮。“翠峰如簇”的“簇”字又描绘出青翠的山峰犹如一束束的箭簇,峻峭挺拔。
B.上片围绕金陵秋色极尽渲染,以“画图难足”句作结,道出金陵美景用画笔是难以完美地描绘出来的。
C.下片“念往昔,繁华竞逐,叹门外楼头,悲恨相续。”起笔,由写景转入怀古,并引发对六朝兴亡的感慨之情。
D.本词立意新颖,直抒胸臆,境界开阔,风格高峻,《古今词话评价》为:“金陵怀古,诸公寄调《桂枝香》者三十余家,惟王介甫为绝唱”。
3.结合作品,对下片划线句加以赏析。(4分)
参考答案
1. 半山
2. D,非“直抒胸臆”
3.作者化用杜牧《泊秦淮》中的“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《后庭花》”的诗意,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。(1分)这三句借古讽今,(1分)委婉地劝告宋统治者莫蹈六朝灭亡覆辙,应励精图治,富国强兵,抵御外患。(1分)用此三句作结尾,寓意深刻,催人警醒。(1分)
【写作背景】
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,退居金陵时所写。当时,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、歌舞升平。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。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,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!
【译文】
我登山临水驰骋目力,正是建康晚秋的时候,天气刚刚变得肃杀萧索。千里长江澄澈得像一条白练,青翠的山峰像箭头般尖利。来往的船只在残阳中穿梭于江面上,酒旗背对着西风斜斜地插着。
五彩的画船仿佛出没在天边淡淡的云层里,白鹭在银河似的长江江面上飞起,就算是画图,也难以描绘得这般的清丽。感念往昔,人们竞逐繁华。可叹隋兵已经到了城门外面,然而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还在城楼头上寻欢作乐,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地继续着。千百年来凭高的人面对着这历史遗迹,徒然叹息荣辱兴废。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不还,只有寒冷的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。直到如今,歌女还时时唱着《玉树后庭花》的曲子。
【赏析】
这首词作于词人第二次被罢相、出知江宁府的时候,通过对金陵(即南京)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,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。
上片侧重写景,写词人登高所见。在一派飒爽的晚秋天气中,词人登高临远,大笔挥洒,描绘秋日晚暮江山如画的景色,视野开阔,气象壮观。以“登临送目”起首,指出地点和时间,并引出下文的景物描写。结尾总收一笔,从侧面概说此地风物之美。
下片抒怀。词人发六朝兴亡的感慨,突出“门外楼头”的旧事,其实是借古伤今,别有言外之意。“千古”二句起笔高迈,从后人感怀的角度,把感叹的深度和力度推向极致。“六朝”两句融情入景,把深深的古之幽情寄于寒烟、衰草、商女、后庭等一系列凄清的意象,效果立现。过去的虽然已经过去,可至今犹唱的《后庭》遗曲不也是对今人的一种警醒吗?
这首词境界雄浑、阔大,伤怀吊古,暗寄讽谏之情,可以看出词人对统治者的劝诫和忧国忧民的情怀,可谓蕴藉深沉。